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馬如蘭
9月18日,打開懷化市麻陽苗族自治縣郭公坪鎮官東村黨支部書記、“90后退伍兵支書”黃杰的抖音賬號“青山村長”,摘黃桃、磨豆腐、劃龍舟,一個個鮮活小視頻里,苗鄉質樸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2018年,結束5年軍旅生涯的黃杰,一開始,像許多同齡人一樣留在大城市打拼。
2020年底,正逢村支“兩委”換屆,黃杰帶著責任與期盼,回到生他養他的家鄉,擔任官東村黨支部書記。
官東村地處湘黔交界,山高路遠、地勢崎嶇,雖然生態資源豐富、農產品優質,卻長期受困于銷路不暢。村里的老人和婦女大多依靠時令農產品維持生計,常常要起早趕集或被動等待商販上門,產品價格低、銷路窄。
黃杰走訪調研、多方考察,一心想把官東村打造成長株潭及懷化、銅仁等周邊城市的“菜籃子”和“果園子”。
怎樣把山里的好東西賣出去?
互聯網直播帶貨的興起讓黃杰有了思路。2023年,他以“青山村長”為名注冊賬號,沒有急于賣貨,而是用短視頻記錄鄉村生活:青山綠水、農事勞作、鄉間炊煙……樸實無華的內容漸漸吸引一批粉絲。
8月,村里黃桃滯銷,為幫助農戶銷售,黃杰開啟首場直播,賣出8單黃桃和小籽花生,但成交幾乎全靠親友支持。
起步艱難,質疑聲也隨之而來。“村支書不務正業”“拍視頻有什么用?”
黃杰沒有辯解,更沒有放棄。他白天處理村務,晚上自學拍攝、剪輯、直播語言技巧,一步步摸索“短視頻+直播”助農的新路徑。
轉機出現在2023年10月。一場系統推流讓“青山村長”的直播間突然涌進900多名網友,750單野生板栗頃刻售罄。但當時村里根本沒有那么多存貨,黃杰組織村民上山現撿,忙活兩天才湊齊訂單。
原先的觀望和質疑,化為信任與參與。村民紛紛把家中的糯米、黃豆、竹筍、土雞蛋,甚至野菜都送到村委會,請黃杰幫忙上架。
銷量起來后,品控成了關鍵。黃杰在農閑時開辦“院落會”,培訓村民樹立品質意識和口碑觀念。每場直播前,團隊對產品嚴格篩選、抽樣檢測;直播后立即打包,專車運往快遞點,最大限度保障生鮮配送時效。
2024年,黃杰發動村民種植小米、超級稻共140余畝,并在稻田中套養稻花魚,拓寬增收渠道。他還應邀走出官東村,向周邊村村民傳授電商經驗,希望帶動更多鄉親走上“云端”致富路。到目前,“青山村長”累計完成8萬余單訂單,助農銷售額超320萬元。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