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非遺技藝,開發紫金茶、護肝片等新產品——
武陵山中一株藤,一躍成為“新黑馬”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胡盼盼 張尚武 通訊員 戚寧
炒鍋、石磨、火盆……9月20日,在第十七屆湖南茶博會入口處,永順莓茶展區的非遺制茶工藝展示吸引不少消費者和參展商關注。
莓茶,雖不屬于六大茶類,但以獨特的口感和高營養價值,成為茶博會上一道亮麗的風景。作為木質藤本植物,莓茶主要生長在武陵山區,以張家界、永順為核心產區。
“良好的生態饋贈了這種藤本植物,非遺技藝制茶,永順莓茶更香、更濃。”永順縣茶業協會會長姚小芳說。
鐵鍋殺青、石盤揉捻、炭火烘焙……現場,永順莓茶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湘西永順紫金莓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瞿章勛現場展示手工制茶。
“燜抖揉捻間,每一個手上功夫都影響著莓茶的品質。”瞿章勛說,殺青時,燜抖結合,讓茶香更濃;石盤上手工揉捻,析出的青酸更多,茶湯更濃;炭火烘焙,去掉莓茶的寒性。記者在現場看到,購買莓茶的消費者絡繹不絕。
陸羽在《茶經》中記載: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瞿章勛發現,曾經被經銷商壓價的紫莓茶,原來是茶中珍品,黃酮與花青素含量明顯高于普通的莓茶。瞿章勛開發紫金茶,其春茶價格高達3000元/500g,比普通莓茶價格高5倍,還供不應求。
展會上,一款用莓茶提取物做的護肝片,引起不少老年市民的關注。姚小芳說,莓茶被譽為“血管清道夫”,其中富含的黃酮成分具有殺菌抗炎、潤喉止咳的獨特功效。用莓茶做成護肝片,適合上火、喝酒、熬夜等眾多消費者群體。
好茶、好技術、好產品,讓永順莓茶聲名鵲起。茶博會上,永順縣茶葉協會分別與湖南省茶業集團、湖南達曼電子商務公司、湖南異地商會聯合會、長沙市永順商會簽署合作協議,現場簽約金額超2000萬元。
山中一株藤,帶富一片人。數據顯示,永順莓茶種植面積逾10萬畝,年產3200余噸,綜合產值近12億元,帶動8000余戶、3萬余人增收。
責編:潘華
一審:潘華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