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心數谷一期。

藍風微短劇基地打造的現代題材拍攝場景。

藍風微短劇基地打造的現代題材拍攝場景。
本文圖片均由天心經開區提供
張福芳 彭詩思
7月24日,湖南省微短劇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在長沙舉行。
此次大會,推動微短劇產業從“規模增長”向“質量提升”跨越,全力打造更具影響力的微短劇創作高地與產業標桿。
現場,天心經開區圍繞基地建設、場景打造、入園拍攝、宣傳推介、資金融資等方面,量身定制專項扶持政策“十二條”,為微短劇產業發展點燃創新引擎。
天心經開區為何要踏足微短劇這個賽道?
近年來,在361家綠心工業企業退出基礎上,天心經開區積極謀劃轉型發展之路,提出了“數智融合、軟硬兼具、多業態協同”園區發展理念,逐步明確了“以數字經濟為主導,以生物醫療大健康為特色,文化+科技、低空經濟協同發展”的“一主一特兩新”園區產業體系。
“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成為天心經開區“兩新”中的重點產業,微短劇正是“文化+科技”融合的有力抓手。
戰略抉擇——
錨定“文化+科技”融合賽道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關注湖南的發展,2020年9月考察湖南時,他親臨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延伸了文化產業鏈,又集聚了大量創新人才,是朝陽產業,大有前途。”這一重要論斷,成為長沙文化產業發展的指路明燈。
202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形成更多新的文化產業增長點。”
在此背景下,湖南省委高位謀劃,以馬欄山文創園為核心,打造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高地。天心經開區在內的南部融城片區有望納入整體規劃,與以馬欄山為核心的北片區南北呼應、協同聯動。
“‘文化+科技’正是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不僅能帶動文旅消費,更能帶動產業升級和發展,在‘數智’賦能下,轉化為發展盛勢。”天心經開區黨工委書記曾紅鷹說。
“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正切合天心經開區產業轉型發展的需要。
天心經開區2002年成立后,先后經歷了區劃調整、綠心工業退出以及三園合并等多重因素影響。綠心工業退出后,園區積極謀劃轉型發展之路,在產業轉型升級上謀篇布局,搶抓發展新機遇,提出了“一主一特兩新”園區產業體系。
“發展‘文化+科技’融合產業,既是我們響應國家戰略、省市決策的使命擔當,也是我們實現產業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曾紅鷹表示,如今,機場搬遷、綠心優化釋放的空間以及國家醫學中心創建、長沙奧體中心、暮坪湘江特大橋等重大項目建設,為園區提供了重要機遇和支撐。
核心優勢——
天心經開區的“六張王牌”
“文化+科技”融合發展,天心經開區有基礎、有特色、更有優勢。
——區位優越。天心經開區地處長株潭一體化、長株潭都市圈核心區,長沙向南發展中心,是生態綠心、融城核心,更是新質生產力培育和發展的重要基地。
——底蘊深厚。在天心發展歷程中,“悠久的歷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躍的現代文化”是天心的根和魂,更是天心城市軟實力和厚重的家底。
——空間廣闊。大托機場搬遷、國土空間規劃修編、綠心調規釋放了數萬畝土地,目前園區有可用建設用地約10.42平方公里,可用物業總建筑面積約41.37萬平方米。
——平臺支撐。長沙天心文化(廣告)產業園作為湖南省首個國家級文化和廣告產業園,是長沙市建設“國際文化創意中心”和“世界媒體藝術之都”的重要載體,也是湖南省推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貫徹落實國家文化數據化戰略的重要支撐。
——數智賦能。天心經開區已布局一個數據交易平臺、一個數據網絡安全大腦、兩大算力中心、八大數據中心。算力底座方面,園區有湖南省投資最大的數字新基建項目——中國電信中南智能算力中心(天翼云)和湖南人工智能算力數據中心(在建),可為文化和科技融合提供強大算力、存儲支撐。2022年至2024年,園區數字經濟規模實現了翻番,達450億元,占園區比重超60%,在全市園區中排名第一。
——生態良好。目前,天心經開區已集聚包括以百度、360、深思考等為代表的人工智能企業,以青蘋果數據城和新財智傳媒為代表的數字出版企業,以幻維影視為代表的動漫游戲制作企業,以湖南大數據交易所為代表的文化數據交易企業和以順凱傳媒為代表的創意賦能企業。特別是引進落地的“藍風微短劇基地”,一期總投資4.7億,總面積達4萬平方米,打造75個現代實景場景,3大虛擬棚支持270全景拍攝,年拍攝量可達3000部微短劇,打造中南地區首個大型數字影像超級工場。
“在打造‘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高地’引領下,我們強化規劃,全面開展資源摸底,逐步明確了‘科技為基、創意為先、文化為魂’的發展理念。”曾紅鷹介紹。
天心經開區將通過錨定“一大目標”——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文化+科技”融合發展創新高地;“兩軸驅動”——沿芙蓉南路打造“文化+科技”融合發展軸,沿天心大道打造“數實融合”發展軸;做強“三大核心片區”——文旅特色產業片、文創特色產業片、文數特色產業片;強化“四大舉措”;明確“五大賽道”;與以馬欄山文創園為核心的“北片區”差異互補、協同發展,助力長沙打造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發展樣板示范、創新高地。
前景廣闊——
已聚集1500余家文化及相關企業
8月中旬,在位于天心經開區的“藍風微短劇基地”,工人們正緊鑼密鼓裝修,2樓35個場景打造已基本完工。
“我們這個項目從接洽對接到正式落地,只花了47天;從簽約到試運營,不到2個月。天心經開區不僅有我們夢寐以求的場地,還有高效的營商服務和政策扶持。”藍風微短劇基地辦公室主任姚紅說。
長沙藍風微短劇基地規劃設計的75個實景場景,全面覆蓋了現代題材微短劇的所有拍攝需求。還配備餐飲、住宿、后期制作場地等配套。
“基地里配備24小時食堂、400間配套公寓、超萬件道具庫儲備,這種‘拎包入拍’的模式,讓100集左右的微短劇7-8天即可完成拍攝,15天內就能交付,較行業平均周期提速40%。”湖南藍風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宋秀芬介紹。
天心經開區已成立了微短劇服務專班,由專人對微短劇基地打造、微短劇拍攝、微短劇出海等進行一對一跟蹤服務,全力為微短劇產業發展“護航”。不僅如此,園區還量身定制了微短劇的“十二條”扶持政策,覆蓋全產業鏈。
園區企業青蘋果數據中心有限公司,一家專注于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的數字化服務商,在園區發展態勢良好。
如今,該企業已完成500多項國內外大型數字化工程、數十萬種圖書數字化項目,產品銷售覆蓋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成報紙全刊數據庫300余個,包括中央、省、市媒體,為250余家客戶提供智能文字校正服務……
由西安獵戶文旅打造的“?中國英雄夢工廠”項目?也于近日落戶園區,該項目總投資13.8億元,結合情景模擬科普培訓與數字科技互動體驗,涵蓋紅色教育、航空航天科技展示等板塊,是天心經開區重點科創體驗綜合體。
截至目前,天心經開區已聚集1500余家“文化+科技”的優質企業及項目,為園區提供了充足的發展動能。
站在新的起點,天心經開區制定了清晰的發展路徑。
從2025年起,園區打算用三年時間,通過推動文化企業轉型升級,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提高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科技應用水平,增強產業發展內生動力等,進一步促進文化和科技融合。
“力爭‘十五五’期間,落地10個以上文化和科技融合創新重大投資項目,引進30家以上代表性文化和科技融合優質企業,培育1-2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相關產業規模力爭突破240億元,基本構建起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產業生態。”曾紅鷹展望道。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