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9月25日訊(通訊員 鄭雨佳 楊葉芳 記者 龔柏威)金秋時節,衡東縣石灣鎮茶石村稻浪起伏,豐收在望。然而,數月前,這里還是一片蓋著草皮、沒了“農味”的“非糧”農田。
今年2月24日,衡東縣人民檢察院收到“益心為公”志愿者平臺移送的線索——石灣鎮茶石村 X006 縣道兩側,大片永久基本農田種了草皮。4月,衡東縣政協也送來提案,反映該地農田“非糧化”問題突出。
檢察官迅速展開調查。早在2018年,茶石村村委會就和一家草皮種植專業合作社簽了土地流轉合同,把300余畝農田用來種草皮。2020年,合作社股東又成立新社,新增流轉250余畝,租期18年。經查,這兩次流轉都未在鎮政府辦理備案手續。
盡管衡東縣糧食生產工作領導小組于2023年4月督辦復墾270余畝,縣自然資源局又于2024年2月督促整改90余畝,但仍有190余畝農田種著草皮,問題未獲根治。
“種草皮要多次剝土,嚴重破壞耕作層,肥力會下降,直接威脅國家糧食安全。監管不到位,必須亮劍!” 承辦檢察官說。3月10日,衡東縣檢察院對縣自然資源局立案;4月11日,又分別對縣農業農村局、石灣鎮政府立案,督促他們依法履行基本農田保護職責。
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4月17日,檢察機關組織召開聽證會,邀請相關行政機關、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同參與,徹底厘清了各方職責,并制定了詳細的整改方案。此后,在多部門協同推進與持續督導下,整改工作迅速落實,190余畝被占耕地最終全部實現了復墾復產。
責編:洪曉懿
一審:洪曉懿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