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王振亞 通訊員 陳蘇寧
日前,省委社會工作部舉辦的全省村(社區)干部示范培訓班在衡陽縣西渡鎮梅花村舉辦第一期培訓,來自全省的村(社區)干部學員實地參觀、學習了梅花村的治理模式。
從昔日“路不通、電不通、觀念不通”,到如今“村在園中、家在景中、人在畫中”,梅花村用短短幾年時間蝶變成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2024年,梅花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83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6萬元。解碼“梅花奇跡”,關鍵在于錨定黨建引領核心,激活鄉村發展內生動力。
“雁陣工程”筑堡壘聚合力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梅花村緊扣發展實際與群眾需求,以“選、用、育、引、帶”五步工作法打造鄉村振興“紅色雁陣”,讓基層黨組織成為凝聚人心、推動發展的“主心骨”。
在村“兩委”換屆工作中,梅花村堅持“選優班子、建強核心”,選舉省人大代表、全國種糧大戶劉準擔任村黨總支書記,精準吸納懂農業技術、善經營管理的職業農民與致富能手進入班子。同時,創新推行黨員積分管理制度,把評先評優、外出考察、創業貸款與積分掛鉤,老黨員高揚政從積分靠后變為“先進黨員”,其故事成為全村黨員爭先學習的鮮活教材。
此外,推進“鄉賢興村”工程,按黨員發展程序,將鄉賢、返鄉大學生列為重點培養對象,通過“老帶新+實踐+培訓”模式,讓年輕“雛雁”成長為鄉村發展中堅,為鄉村發展注入“外部動能”。
農旅融合繪就“四季畫卷”
走進梅花村,梅花樂園的高空玻璃漂流、摩天輪、馬術訓練場、冰雪世界,成為當地鄉村旅游的“網紅”地標。村內田園交錯、屋舍整齊,柏油馬路串聯村內外,“梅花?壹號院”民宿集群配套庭院、茶苑、共享菜園,吸引大批游客。
依托毗鄰城區的優勢,梅花村以“農旅融合”為抓手,規劃六大功能區,推動“農田變景區、農產品變商品、農戶變商戶”。產業布局上,引進旅游公司投資建設梅花小鎮,村集體以土地、基礎設施入股占股,2024年“梅花樂園”創AAA景區,年接待游客超50萬人次。
農事體驗板塊,梅花村將3000畝現代化稻作公園打造成研學基地,打造“四季果園”“共享菜園”,發展3家星級農莊、6家農家樂,注冊“梅花村”“梅花緣”品牌。同時,該村建設15個美麗屋場、3個文化廣場,打造“一步一景”康養小鎮,實現春賞梅、夏享涼、秋摘果、冬品年味。
三治融合涵養“和美新風”
鄉村治,則百姓安;鄉村和,則天下興。梅花村以“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推進,筑牢治理根基,涵養文明新風。
自治強基方面,構建“村民說事、黨員理事、群眾評事”機制,成立議事、積分評審、監督等自治組織,村民主動投工投勞超2000人次。同時吸納新農人、企業家等參與治理,成立首個村級工會,通過“掌上工會”提供服務,形成共建共治新局面。
法治護航方面,加強普法教育,完善公共法律服務站,每年建2個以上民主法治示范組,鞏固“五零”村莊成果。推進駐村警務室建設,推行“一核五會”制度,實現“雪亮工程”全覆蓋,連續5年無信訪積案、無重大安全事故。
德治潤心方面,開設“厚德同心積分超市”,將孝老愛親、志愿服務等行為量化積分,積分可換生活用品、掛鉤銀行貸款,全村授信超1億元。常態化評選“文明家庭”“好媳婦”等典型,推進婚喪喜慶簡辦,讓文明新風浸潤全村。
在黨建引領下,如今的梅花村正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姿態,為鄉村振興提供生動實踐樣本。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