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分享的冷門菜品——雪王雞爪。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一群辛苦上班的年輕人正通過一種新興的烹飪方式“冷門方式做飯”,為日常生活注入趣味。這種打破傳統烹飪框架的模式,以非常規食材搭配、簡化流程、跨界調味為核心,讓忙碌的青年在廚房中找到創作的樂趣。
近日,記者采訪多名熱衷此道的年輕人,探尋這一現象背后的飲食需求與生活邏輯。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田甜 通訊員 甘雪嬌 鐘霈寧
破框:突破常規搭配點亮青年餐桌
“刷到別人用雪碧煮雞翅時,我立刻就想試試。” 新媒體運營師李女士是“冷門方式做飯”的忠實實踐者,她向記者展示自己的近期“代表作”——撒滿辣椒粉的芒果糯米飯,“一開始擔心甜辣混搭會奇怪,沒想到口感意外和諧。”對李女士而言,“冷門方式做飯”最大的吸引力在于“無需循規蹈矩”。比如,周末時間充裕時,她會嘗試 “雪王版檸檬蝦”(用蜜雪冰城檸檬水調味);加班后的深夜,則用螺螄粉湯底煮泡面,“10分鐘就能做好,比外賣更有新意,還能緩解工作壓力”。
隨機采訪中,記者發現,類似的創新在青年群體中并不少見。家住長沙的“95后”程序員小張偏愛“地域風味混搭”,他研發的“川味提拉米蘇”用麻辣奶油替代傳統淡奶油,還在表層撒上花椒碎,“雖然聽起來夸張,但身邊朋友試吃后都覺得‘很上頭’。”小張笑著說,現在他的社交圈里,“冷門菜品”分享已成日常,從“麻醬拌芒果”到“臭豆腐飯團”,大家比拼的不是廚藝高低,而是創意腦洞。
記者檢索發現,在網絡上有關“冷門方式做飯”的菜譜已達上萬條。
從味蕾到生活:青年飲食偏好多元表達
“冷門方式做飯”的流行,實則是當代青年飲食需求多元化的縮影。除了追求新奇口感,健康化、便捷化也成為重要趨勢。記者注意到,不少年輕人會將“冷門”理念融入輕食:在雞胸肉沙拉中拌入韓式火雞面醬料,用牛油果蘸辣條醬,既保留低卡屬性,又滿足重口味需求;而預制菜的“二次改造”更是常見——用預制酸菜魚的料包煮蔬菜,搭配速凍餃子,成為上班族小王的“快手晚餐標配”,“不用洗太多鍋碗,還能自己調整口味,比單純加熱預制菜有意思多了”。
這種飲食創新也在悄然改變青年的生活方式。李女士表示,接觸“冷門方式做飯”后,自己不再局限于固定菜譜,逛超市時會主動嘗試以前不買的食材,“比如看到苦瓜,會想能不能和芝士一起烤,這種探索欲也延伸到了工作中”。
小張則認為,“冷門菜品”的分享讓社交更輕松,“上次帶‘螺螄粉炒飯’去公司,原本不熟悉的同事主動來問做法,現在我們經常一起交流新創意”。
從“冷門方式做飯”到多元飲食探索,當代青年用味蕾的創新,表達著對個性化、便捷化生活的追求。這種看似“任性”的烹飪方式,不僅為忙碌的生活增添了趣味,更成為青年釋放壓力、拓展社交、探索生活可能性的獨特載體。隨著更多創意的涌現,青年飲食文化或將迎來更豐富的表達形式,持續影響著他們的生活態度與社交模式。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