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9月18日訊(全媒體記者 劉躍兵 通訊員 劉志軍)9月16日至17日,在西安舉行的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文化遺產數字化論壇,同期舉辦了文化遺產數字化精品展。作為湖南省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代表項目,祁陽市“浯溪摩崖石刻:千年石刻的永恒印記”數字化成果,在展會上引發關注。
觀眾用手指輕劃“石碑修復大師”屏幕,即可看到古石刻通過數字化修復后的成果。通過數字化虛擬空間,還可與創作浯溪摩崖石刻的唐、宋、明的文學家、書法家對話。
據悉,浯溪摩崖石刻,現存唐代至民國時期的505方石刻,內容涵蓋詩詞、題記、銘文等,集文學、書法、雕刻藝術于一體。1988年1月,浯溪摩崖石刻被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3年,湖南省57方碑刻入選全國《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浯溪摩崖石刻占23方。
然而,因時光流逝、氣候影響等,浯溪摩崖石刻出現風化,一些石刻字跡已難辨認。對石刻進行數字化保護、傳播勢在必行。祁陽市聯合馬欄山全景文化數字化創新中心,探索“文化+科技”數字化保護利用。專業人員采用高精度圖像采集設備,從數十個方位對300余方石碑細致采集圖像,借助先進的計算機視覺算法,使刻痕深度在0.01毫米以上的摩崖石刻文字在數字世界重生。
祁陽市還在當地建成摩崖石刻數字博物館,運用數字化、智能化等手段,利用多媒體、VR、光影互動等多種形式,展示浯溪摩崖石刻的數字化保護成果,方便游客沉浸式體驗。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