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昆山
風穿竹海,便有濤聲自千竿萬竿間漫來,裹挾著新葉的清苦與舊枝的沉香。光影在竹梢間流轉,篩下滿地碎金,恍惚間,竟分不清是桃花江的暮春,還是兩千年前的晨昏。正逢“竹海幻境”周年之慶,我隨友人們踏入其中,赴一場跨越時空的“香草盛宴”。
曲水流觴的劇場里,岸芷汀蘭沿溪而開,小橋下的流水載著細碎的光。忽然一陣清風過耳,白衣長劍的身影便立在溪畔——原來是屈原。他眉宇間凝著山河的重,衣袂被風掀起,如欲展未展的翼。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詰問聲撞在竹節上,震得葉尖的露珠簌簌墜落,也震得人的心湖泛起層層漣漪。
沉醉間,一葉“小舟”從流漂至,梁帥哥起身撈起,遞來一枚青綠的糕點。入口時,香草的清冽在舌尖化開,方知是幻境里的巧思。味蕾的甘醇尚未散盡,心底竟也生出一問:
“浩瀚宇宙,何為邊際?”
這一問,與千年前的《天問》遙遙相和。屈原問的是天地起源、日月運行,問的是家國興亡、民生疾苦;我問的是時空無涯、個體渺小。可終究,答案或許都藏在這片竹海的風骨里——他以七年流放光陰,在清風中寫下不朽篇章;我們當于有限時空,守初心、愛己及人。
風又起,竹濤復作,像是屈子的應答,又像是天地的回響。
問罷古今,唯有這竹影、濤聲與香草的余味,在幻境里久久不散。
作者簡介
鄒昆山,漢族,1936年出生,1959年畢業于武漢大學中文系。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系中共黨員,湖南作家協會會員,參與編輯出版現代交際學叢書,著有《演講學》,小說集《彗星光痕》和散文集《落地生根》。
責編:潘華
一審:潘華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