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古商城。組圖/記者孔東亮
瀟湘晨報記者王麗姣懷化報道
9月15日下午,第五屆湖南旅發大會舉辦在即,中央及省市媒體記者走進懷化,先后探訪洪江古商城與芷江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在歷史與現實的交融中,挖掘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與精神力量。
洪江古商城:觸摸明清商埠的“活化石”
踏入洪江古商城,明清建筑群落瞬間將記者一行帶回到昔日商業盛景。七沖八巷九條街的格局里,380余棟明清民國時期的窨子屋、宮祠寺廟星羅棋布,近30萬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完整保留,堪稱“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時期活化石”。
青石巷陌間,古樸磚墻鐫刻著歲月痕跡。徐復隆商行內,陳列的桐油器具靜靜訴說著輝煌往事:清咸豐年間,這里每年輸出“洪油”700萬公斤,值銀百余萬兩,經鎮江、上海遠銷海外,“洪油”成為支撐古鎮商業地位的核心支柱;老戲班里,《貴妃醉酒》婉轉動聽,仿佛重現了當年商業重埠的熱鬧景象。
當現代媒體人走進沉淀百年報史的洪江報館,目光掠過泛黃舊報紙,一場跨越時空的“新聞對話”悄然展開。從舊時印刷工具聯想到如今的融媒體矩陣,從昔日民生通訊聯想到當下“腳底板下出新聞”的理念,歷史與現實的思想火花在此碰撞。
芷江受降紀念館。圖/記者孔東亮
芷江受降紀念館:銘記抗戰勝利的精神坐標
時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芷江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以厚重的歷史底色,成為人們緬懷先烈、汲取奮進力量的精神圣地。“全面抗戰起盧溝,一紙降書落芷江。”這句紀念館里的話語,精準概括了此地的歷史意義。
1945年8月,芷江見證了永載史冊的時刻: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7日國民政府確定芷江為中國戰區總受降地;21日至23日,侵華日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一行飛抵芷江,交出兵力部署圖、簽署投降備忘錄,“芷江受降”正式啟幕。這一事件,不僅是中國抗戰勝利的標志,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戰場勝利的關鍵節點。
如今,受降紀念坊上“血”字形青磚依舊肅穆,受降舊址的九屜桌靜靜陳列,館內5139件藏品、207件珍貴文物,無聲訴說著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每年數萬國內外游客、學者慕名而來,在影像與文物中觸摸歷史、感悟勝利艱辛。
鏈接
穿越千年芳華
解鎖第五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文旅密碼
瀟湘晨報記者鄧舒文懷化報道
9月15日上午,第五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開幕在即,央媒及省市媒體記者齊聚懷化,先后走進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高廟遺址博物館、“芳華年代”文旅休閑街區,在觸摸歷史與體驗當下中,感受懷化文旅魅力。
安江農校紀念園:稻穗間的“禾下乘涼夢”起點
走進老校門,袁隆平題寫的“愿天下人都有飽飯吃”鎏金大字映入眼簾,兩側“文明進取、勤奮務實”的校訓似仍回響著舊時書聲。“這里是袁老夢想的啟航地,也是雜交水稻改變世界的開端。”講解員說。
1953年,24歲的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后,被分配至安江農校任教,先后擔任植物學、作物栽培等課程教師,一輩子扎根田野,將科技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1961年,袁隆平在試驗田發現那株“鶴立雞群”的天然雜交稻,埋下“禾下乘涼夢”的種子。“從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到育成‘南優2號’,袁老團隊在這里創下無數個‘第一’。”雜交水稻發源地紀念館內講解員介紹。墻上老照片里,袁隆平在田間記錄數據、與妻子漫步的場景,讓歲月痕跡越發鮮活。
目前,園內二十世紀40至80年代的校園建筑及雜交水稻科研設施保存完好。如今的安江農校紀念園里,研學少年赤腳踩在田埂上,捧著稻穗感受“粒粒皆辛苦”;非洲學員掌心的稻種,即將在尼羅河畔抽穗。袁老“最念安江”的話語,在此刻有了最生動的注腳。
高廟遺址博物館:七千年前的農耕文明曙光
沿沅水北上,高廟遺址博物館以“一粒種子”為設計理念,夯土立面融入白陶鳳紋,與沅水相映成趣。“大家看這幾顆碳化稻粒。”講解員指向展示柜,“這是7400年前的稻作實證,將中華文明史源頭推前兩千年!”記者們紛紛俯身,凝視這幾顆承載遠古記憶的稻粒。
展廳內,“鳳起高廟文明根脈”主題展里,共展出文物和標本240余件,系統呈現距今7800年至6600年的高廟文化全貌。館內展陳的高廟文化白陶尤其引人注目,其原料采自河谷高嶺土與山地鎂質黏土,工藝突破傳統就地取材模式,開創中國陶瓷史先河,其鳳鳥、獠牙獸面紋飾等更成為后世藝術與信仰體系的重要源頭。
走出博物館,考古公園實景區域讓人沉浸式穿越:遺址核心區復原七千年前聚落,陶藝部落里游客親手制作八角星紋陶器,廣場12米高的不銹鋼鳳鳥雕塑,以現代語言詮釋古老圖騰。
“芳華年代”街區:穿越上世紀80年代的工業記憶
走進“芳華年代”街區,時光瞬間倒回上世紀80年代:老工廠鐵門、復古標語依稀可見,機床、齒輪做成景觀小品,舊碼頭、老照片、老票據、復古標語等工業符號和懷舊元素一一浮現眼前。“像看到父母年輕時的場景!”一位記者對著復古公交站牌拍照。
這片依托工業遺存打造的街區,以“燃情的歲月”“我們的青春”等為篇章,將工業記憶變成可體驗空間。“戀曲1980”咖啡吧、集裝箱式茶吧與書吧,將硬朗的工業風建筑與現代休閑功能巧妙結合,成為熱門打卡點,工業風與現代休閑巧妙融合。
漫步街區,穿復古裙的游客拍照、孩子圍著老機床提問、老人在展區回憶奮斗時光,工業記憶與現代生活在此交融。
一上午的走訪,記者們不僅感受到旅發大會的濃厚氛圍,更觸摸到懷化文旅融合的脈搏。這座承載農耕文明、歷史底蘊與工業記憶的城市,正以獨特姿態迎接八方賓朋。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瀟湘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