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伊婷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無障礙設施建設問題,是一個國家和社會文明的標志,我們要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述如春風化雨,為湖南無障礙環境建設指明了方向。
五年來,湖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制度創新為引領、以民生需求為導向、以科技賦能為支撐,推動無障礙環境從“有沒有”向“好不好”“優不優”躍升。一幅“無礙”更“有愛”的幸福畫卷,正在湖湘大地上徐徐展開。
高位推動法治護航,繪就“路線圖”
數據顯示,湖南現有殘疾人408萬人,60歲以上老年人1536萬人,其中失能失智老年人約300萬。加上孕婦、兒童、傷病人員等群體,社會對無障礙環境的需求廣泛而迫切。
無障礙環境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依靠頂層設計、法治引領和多方協同。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將無障礙環境建設納入“十四五”規劃、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民生實事項目,明確提出“建設殘疾人友好型省份”目標,形成全省“一盤棋”推進格局。
制度體系日趨完善。自2020年省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提出“制訂實施無障礙環境建設行動計劃”以來,湖南相繼出臺《湖南省實施〈殘疾人保障法〉辦法》《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辦法》《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等系列政策文件,并制定7項地方標準,構建起覆蓋全面、銜接緊密的政策體系。《湖南省“十四五”規劃綱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等文件明確要求加強殘疾人友好環境建設、完善城鄉無障礙設施、推進信息無障礙。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建設殘疾人友好型省份推動新時代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明確加大無障礙設施建設改造、推進信息無障礙等重點任務,為全省發展繪出清晰“施工圖”。
法治保障實現突破。2025年7月31日,《湖南省無障礙環境建設若干規定》經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將于10月正式施行。作為全國首批以“小快靈”方式細化上位法的地方性法規,《若干規定》聚焦當前工作中的職責不清、協同不暢等問題,明確政府主導、住建部門牽頭、多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細化殘聯、老齡機構等組織職責,推動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治理格局,為無障礙環境建設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典型引領實踐創新,打造“樣板間”
在頂層設計引領下,各地各部門積極探索,打造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無障礙“樣板間”。長沙市、湘潭市、瀏陽市、漢壽縣及瀏陽市大瑤鎮等4市6縣1鎮成功創建全國無障礙環境建設示范城市和示范鎮,形成了一批具有湖南特色的典型經驗,推動“無礙”服務觸手可及。
——出行更便捷
“17個站點、2次換乘、8次愛心接力,全程無阻!”知名視障博主趙秋寶攜導盲犬暢游長沙后,在社交平臺發布短視頻,引發網友熱議。
出行是無障礙建設的重點領域。近年來,湖南持續推進交通設施適老化與無障礙改造。省交通運輸廳出臺站場建設規范,明確無障礙停車位、全齡化服務等要求。全省客運站普遍設立優先購票窗口、專用等候區和綠色通道,配備服務車、輪椅等輔助設備;高速公路服務區無障礙通道、廁所、車位覆蓋率均達100%。
“十四五”期間,全省完成城市道路無障礙改造千余條,公共建筑無障礙設施建設率達100%。長沙地鐵構建起“盲道+語音+盲文+渡板+輪椅專區”的全鏈條服務體系;懷化市65輛公交加裝“小雷出行”導乘系統,實現視障人士“預約—定位—提醒—引導”全流程服務;株洲市建設以促進聽障人士交流和其他殘障人士出行為核心的“無障礙綜合服務示范區”;郴州市投資1100余萬元重點對中心城區城市道路、綠地公園、商業服務建筑等場所進行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
3月18日,輪椅乘客盤可從高橋南站乘地鐵前往橘子洲景區,安檢快速通行,站臺鋪設渡板,車控室聯動接應,景區工作人員迅速引導入園。游客主動讓行、幫忙拍照,一路順暢與溫暖讓盤可動情地說:“人間值得,此刻具象化。”長沙以五一商圈和橘子洲景區為核心,打造集無障礙交通、信息、服務于一體的示范區域,力爭成為全國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標桿。
——文旅體驗更友好
“坐在輪椅上60年了,能有機會爬上這么高的山,太幸福了!”在莽山五指峰景區,一位游客在體驗全程無障礙游覽后激動地說。
在省文旅廳指導下,全省景區加快無障礙建設。郴州莽山五指峰景區建成全國首家無障礙山岳型景區,通過索道、觀光電梯、提升機實現無臺階通行,已接待殘疾人游客2萬人次,其中重度肢體殘疾人近4000人次。
張家界全面推進無障礙旅游,出臺全國首部景區無障礙地方性法規《張家界市景區無障礙環境建設規定》。全市3A級以上景區均建有無障礙通道、衛生間和廁位,武陵源核心景區打造三條精品無障礙線路、5處通道集群和10個示范點,實現主要景點和集散地無障礙全覆蓋。
湘潭韶山建成“無障礙旅游服務圈”;長沙橘子洲頭因設施便利,連續三年承辦全國肢殘人輪椅馬拉松賽,成為殘疾人熱門打卡地。
公共文化場所同樣溫暖升級。衡陽以湖南省第三屆旅游發展大會為契機,將主會場酃湖公園精心打造為衡陽市乃至湖南省首個無障礙主題公園。全省建成覆蓋省市縣鄉村的公共文旅設施網絡,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均免費向殘疾人開放,并配備無障礙通道、專用衛生間和閱覽室。湖南博物院、市圖書館提供輪椅租賃、手語講解及線上觀展服務。目前,全省擁有盲人閱覽室120多個,收藏視聽文獻66萬件套,年接待殘疾人超1.2萬人次,“家門口、零門檻”的文化服務正讓更多殘疾人樂享精神生活。
——信息交流更暢通
在長沙市開福區政務服務大廳,沒有一名懂手語的工作人員,也未配備專職手語翻譯。然而,聾啞姑娘孫霞前來辦理殘疾人證申請、核發、領取等事項,全程僅用4分鐘,溝通順暢無阻。
這背后,是千博信息科技研發的“千博手語”智能系統在發揮作用。目前,這一手語雙向政務服務系統不僅覆蓋全省,還已接入全國200多個城市的政務、醫療、交通等場景,實現AI手語實時播報與在線翻譯。
積極推進信息交流無障礙。2023年,株洲上線全省首個遠程視頻手語翻譯服務系統——“手之聲”,聾人可通過平臺實現與聽人無障礙溝通。與此同時,全省各級政府門戶網站和政務服務平臺普遍設置“無障礙瀏覽”功能,省、市、縣三級政府網站信息無障礙普及率位居全國前列。市州一級電視臺新聞欄目實現手語同步播報。省殘聯協調通信管理部門出臺視力、聽力、言語殘疾人信息通信產品優惠政策,讓廣大殘疾人享受政務服務、獲取信息、溝通交流更便捷。
——司法服務更溫暖
“沒想到在法院像回家一樣,處處暢通。”家住長沙市天心區的王大哥因工傷追薪,坐著輪椅來到天心區法院。加寬的無障礙通道、低位訴訟服務臺、無障礙衛生間……細致入微的設施讓他備感溫暖。2023年底,天心區法院成為湖南省首家獲全國二星級無障礙環境認證的政法機關,實現從硬件改造到智能服務的2.0無障礙升級,讓殘疾人、老年人獨立參與訴訟。
近年來,湖南各級法院持續完善無障礙訴訟服務。省高院聯合省殘聯出臺《為殘疾人提供更加優質訴訟服務的十一條舉措》,推動全省143家法院在訴訟服務大廳配備盲文版《訴訟指南》、大字版文書、語音讀屏設備和電子導覽系統,推動湖南首份當庭制作并送達的盲文判決書誕生。
法律援助開啟“綠色通道”。全省140家法律援助機構均實行殘疾人案件優先受理、審查、指派。2022年,長沙市開福區法律援助中心通過“仲裁+調解”模式,幫助11名聾啞人追回9萬余元欠薪。工作人員通過紙筆溝通、指派專業律師,創新維權方式,高效化解糾紛。
檢察機關以公益訴訟推動源頭治理。針對藥品說明書“字小如蟻”問題,省檢察院辦理專案,推動18家藥企57個藥品品種推出大字版、盲文版、語音版說明書。五年來,全省檢察機關立案無障礙環境建設公益訴訟案432件,督促整改盲道被占、坡道不達標等問題,并與法院、殘聯、人社等部門建立協作機制,構建殘疾人權益保障“同心圓”。
多部門協同發力,跑出“加速度”
在省直部門協同推進下,全省無障礙環境建設實現整體躍升。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指導督促全省新建公共建筑、城市道路無障礙設施應建盡建,新建、改建、擴建人行道路口、出入口及人行橫道等處緣石坡道設置率實現全覆蓋,在城市更新1.6萬余個城鎮老舊小區、805個綠色完整居住社區均配建盲道、坡道等無障礙設施,惠及超百萬居民。
省交通運輸廳統籌推進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等領域無障礙建設,高速公路服務區無障礙設施覆蓋率100%。
省數據局推動全省各級政府網站100%配備無障礙功能,信息無障礙普及率位居全國前列,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省民政廳、省衛生健康委推動養老機構、醫院等場所適老化與無障礙改造,綜合性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成為老年友善醫療機構的占比達87.26%。
省殘聯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參與標準制定、開展監督評估,五年累計為7.2萬戶困難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從家門口的坡道到室內的扶手,細微之處見真情。強化示范引領作用,省殘聯機關成功創建全國地方殘聯組織首家無障礙環境建設三星認證單位,成立湖南省殘健融合體驗中心,一體式提供公益助殘、就業創業、無障礙關愛等扶殘助殘服務。
多元共建,奏響“大合唱”
無障礙環境建設,人人是參與者,更是受益者。湖南以多元共建的“大合唱”,讓“無礙”理念融入城市肌理。
宣傳引導持續深化。省委宣傳部將無障礙宣傳納入重點工作,全省開展“無障礙環境宣傳周”和“共識匯聚行動”,把無障礙法律法規納入“八五”普法內容,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專題講座,提升全社會認知水平。
督導體驗常態推進。省殘聯通過舉辦無障礙環境知識線上培訓班,累計培訓人員近700名,提升基層專業能力。長沙、湘潭、岳陽、邵陽等14個市州組織殘疾人開展無障礙體驗和體檢活動,推動問題發現與整改。今年4月,湖南公開招募600名無障礙環境體驗員,邀請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實地測試醫院、商場、道路等公共場所設施,強化社會監督。7月,湖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發布《殘疾人友好學校建設指南》等4項地方標準,聚焦學校、社區、醫院、用人單位等殘疾人常去場所,明確提出政策友好、環境友好、服務友好、融合友好的建設要求,為全省無障礙環境提質升級提供規范指引。
社會力量踴躍加入。衡陽市殘聯聯合公交集團開展“攜手關愛殘障人士,助力旅發會”行動,打造敬老愛老示范線路。常德愛心企業無償為214臺公交車安裝視障導乘系統,科技企業研發AI手語翻譯、智能導盲設備,助力服務智能化升級。
從“旁觀者”到“監督員”,從“政府推”到“全民建”,我省積極構建“用戶體驗—反饋—優化”的閉環機制,讓無障礙設施真正“用得上、用得好、用得久”。
五年耕耘,碩果累累。從城市主干道到鄉村小徑,從地鐵站臺到醫院診室,從政務網站到文化場館,無障礙環境建設日益完善,關愛細節處處可見。
2025年是《湖南省無障礙環境建設若干規定》施行之年。站在新的起點上,湖南將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努力打造全國殘疾人友好型省份標桿,讓每一位有需要的群眾都能在三湘大地上安心出行、便捷生活、共享發展成果。
無礙,更有愛;有愛,更美好。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