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記者 劉濤 通訊員 龔香竹
9月的湖南,天氣晴好,豐收的喜悅越來越濃。
益陽桃江的《桃花江竹海幻境》劇場內熱鬧非凡,喜氣洋洋,這部沉浸式楚風竹宴劇場演藝迎來了一周歲的生日。
一年來,《竹海幻境》累計翻臺演出超400場,接待觀眾超8萬人次,提升了益陽桃江縣城市品牌,增加就業、拉動消費,帶動當地文旅產業發展,成為文旅賦能鄉村振興典范。
《竹海幻境》劇照。
9月13日,劇場舉行隆重的周年慶典活動,主辦方以“宴請天下美人”為主題,以《竹海幻境》為引,以宴為媒,邀“天下美人”共赴楚風幻境。當天,《竹海幻境》劇場還收到了一份生日禮物——接受大世界基尼斯“數媒體矩陣最大的山間劇場”授牌。
一歲一禮,幻境成詩
桃花江是美人窩。
到底有多美?文藝先鋒導演李彥,帶領團隊給出了一種新定義。
《竹海幻境》以屈原在桃江生活期間經歷為創作藍本,講述了屈原在桃江期間的日常生活、文學作品、文化影響,以及他在此完成從維系王權的士大夫思想到為蒼生立命的民本思想的蛻變過程。該劇以湖湘文化的浪漫為底色,以數字程控等科技賦能的“宴+演+劇”的新模式演藝,帶觀眾跟隨屈原共赴一場竹海里的風雅盛宴。
202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湖南考察,提出兩道“融合命題”: 一是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形成更多新的文化產業增長點。二是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護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綠水、藍天凈土,把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轉化為旅游業的持久魅力。
光影技術營造夢幻場景。
《竹海幻境》為兩道“融合命題”送上亮眼答卷:劇場以182臺投影機與全息影像技術,將竹海、流水、星空編織成360度沉浸式舞臺,并實現了一鍵控制。數字藝術讓湖湘文化以全新方式“活”了起來,成為新質生產力運用的生動實踐。
這部劇的驚艷之處更在于,它讓我們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屈原——他不僅僅是一個精神符號,還是一個熱愛美食、向往愛情的有血有肉之人。“當我拿到這個人物和題材的時候,我在思考如何打破觀眾對他的傳統印象?我想做一個永遠鮮活的屈原,他在竹海里被治愈,展現出一個有趣的靈魂。”李彥解釋說。
正是出于這一理念,主創團隊加大了對女媭這個人物的挖掘。她善烹飪,通百草,通曉屈原辭賦中的深意,通過對女媭的刻畫,不僅為“桃花江是美人窩”注入了新的內涵,也進一步豐滿了屈原的形象。
香草為饌,以詩設宴
所有人都向往和追求美好。
一年來,《竹海幻境》累計翻臺演出超400場,接待觀眾超8萬人次,暑期連續爆滿、節假日一票難求。人民網、央視網、光明日報、湖南日報、湖南衛視等百家權威媒體報道,數百名網紅達人走入竹海,相關話題全網曝光近2億次。
在《竹海幻境》一歲之際,主辦方以“宴請香草美人”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周年慶活動。周年慶典當日,湖南知名主持人楊樂樂受邀來到竹海走讀幻境。首次觀劇的楊樂樂便被“種草”,她表示:“這部劇驚艷到我了,無論是視覺還是精神都是享受!”
湖南知名主持人楊樂樂(右)走讀幻境。
同時,圍繞“宴請天下美人”主題,主辦方請屈原“設宴”,由劇中角色“女媭”向全國觀眾發出邀請,開展線上挑戰賽,面向全網征集以《楚辭》為靈感創作的“香草美食”,鼓勵觀眾從《楚辭》詩句中提煉風味命名與文化意境,融合傳統節令、古籍雅食、市井風味,創新制作出美味佳肴。這些佳肴的制作者不僅有機會獲得“香草宴特邀主廚”榮譽稱號,其作品更有機會登上劇場正式菜單,成為未來游客實景體驗的一部分。
被大世界基尼斯收錄。
自公演以來,《竹海幻境》獲得大量贊譽,也收獲業內多個大獎。憑借獨特的文化立意與沉浸體驗,《竹海幻境》接連獲得中國空間設計大獎、湖南文旅“新花YOUNG”、湖南文旅消費“新生代·新場景”等多項殊榮。今年,劇場還被大世界基尼斯收錄為“數媒體矩陣最大的山間劇場”。
不止劇場,更是生活
藝術來源于生活,也將回到生活。
不同于傳統文旅演藝,《竹海幻境》并非將文化作為“表演”,而是作為一種生活美學重新喚醒。擂茶、漢服、香草、竹編手作等元素貫穿全劇場空間。在劇場的消費市集里,精致竹屋、竹桌、竹椅營造出一個愜意休閑空間,市集銷售的各類文創產品、特色茶飲、當地小吃,也成了地方文化、特產展示平臺。
藝術來源于生活,也將反哺生活。《竹海幻境》的誕生,就像蝴蝶扇動了一下翅膀,引發了桃江縣文旅產業一系列創新蝶變。
桃江縣城投集團副總經理李世鋒透露,這一年來,縣委、縣政府對文旅產業發展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創新,“我們取消了桃花江竹海景區的門票,景區內開發了多個時尚游玩項目,商業街區也都是免租金入駐。”李世鋒說,“這些思路的轉變都與《竹海幻境》的火爆有關系。”據了解,桃花江竹海景區去年接待游客40多萬人次,今年剛到8月,游客量就已經超50萬人次。
為當地演員提供舞臺。
“這部劇演職人員大部分來自本地,帶動了就業。”李世鋒說,“而且很多人通過這部劇,才知道原來屈原在桃江還有這樣的故事,提升了城市知名度,也為我們文旅發展提供了動力,為鄉村振興賦能。”
提升的還有當地百姓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劇中屈原扮演者曹春云是益陽本地人,他告訴記者,為了演好屈原,過去一年閱讀了大量屈原的著作和關于屈原的作品,“一年來與屈原‘朝夕相處’,讓我更加理解了他的偉大。”曹春云說,“在演出時,我仿佛穿越兩千年與屈原產生了情感共鳴,我能感受和理解他對于國家、百姓深沉的愛。”
改變的不僅僅是演員,曹春云還表示,自己的奶奶以前不知道屈原,但這一年來,她也慢慢了解了屈原,并為自己的孫子能出演這個角色感到驕傲。“很多朋友開始也跟我一樣,并不真正了解屈原,但這部劇來了后,他們了解了屈原在桃江的故事后,也為自己的家鄉感到自豪。”
《竹海幻境》為當地文旅產業賦能。本文圖片均由主辦方提供
從劇場到盛宴,從詩詞到美食,從古意到共創,從文旅盛宴到鄉村振興典范,《竹海幻境》正在以一種細膩、克制、卻無比堅定的方式,喚醒中國人心中的“東方浪漫”,將這份浪漫,傳遞到尋常巷陌、煙火人間。
從第四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亮相的兩部力作《今上岳陽樓》《洞庭幻境》,再到《德夯幻境》《竹海幻境》和曾經導演過的《恰同學少年》,以及即將在益陽明清古巷亮相的《那年銀城》,文藝先鋒導演李彥始終是兩道“融合命題”的先行者,也是堅定的踐行者,她游走在湖南山水紋理之間,打造一個個小而美的文旅演藝項目,為縣域經濟發展賦能;她穿梭于湖南歷史文化脈絡之中,將一個個驚鴻一瞥的瞬間點亮、串連,為湖湘文化的傳承、發揚助力。
責編:潘華
一審:潘華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