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熊泊宇 通訊員 雷鑫
一起源于群眾的匿名舉報,一場跨越五省的聯合偵辦,兩次彰顯“零容忍”的從嚴判決,郴州市消防、市監、公安、司法等多部門凝心聚力,歷時兩年,最終斬斷涉案金額超830萬元的偽劣消防器材“黑鏈”。
“該案涉案金額超830萬元,現已抓獲4名核心涉案人員,其中兩人獲10年以上有期徒刑。同時,搗毀生產銷售窩點4處。”謝光軍是郴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法制與社會消防工作科消防監督員,也是該起案件的主要經辦人。他表示,該案的順利查辦,體現了全鏈條打擊的空前力度,也為守護消防安全寫下生動注腳。
群眾舉報牽出黑鏈:30小時暗訪鎖定“低價陷阱”
該起案件要從2023年2月22日說起。當天,郴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接到群眾匿名舉報,稱城區流通著一批售價遠低于市場價的消防器材,疑似假冒偽劣產品,銷售窩點指向當地某工業園。接報后,支隊火速會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研判線索、部署行動。隨后,派遣2名工作人員便衣出動,直撲舉報所指工業園區域。
“對方警惕性非常高,反復盤問我們的身份、工地信息和推薦人。”參與暗訪調查的謝光軍回憶道。面對銷售人員的詢問,他與同行的市監部門執法人員憑借事先摸底的行業信息,以“工地采購員”身份成功建立起信任。
在長達30余小時的連續偵查中,辦案人員多次深入窩點周邊,分班輪替蹲守觀察,摸清了其營業規律、人員分工及倉庫位置。尤其在看貨期間,銷售人員竟明目張膽地將產品分為“國標”和“非標”兩類,并直言不諱:“這種‘非標’滅火器單價只要30元左右,但千萬別送檢,我們也怕被查。”辦案人員一邊神色如常地洽談“采購”,一邊暗中記錄關鍵證據:“非標”產品被明確告知無法通過檢測,嫌疑人在明知商品不合格的情況下仍進行出售。
最終,通過不懈努力,辦案人員逐步摸清了該窩點的運營模式與倉儲位置,充分掌握售假證據。
2023年2月24日,在對現有證據進行論證研判后,郴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立即聯合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公安局果斷收網,對位于北湖區的涉案商貿經營部倉庫開展突擊執法行動。
消防執法人員對手提式滅火器噴管進行長度測量。通訊員供圖
執法人員進入現場時,發現倉庫內堆放著大量疑似假冒偽劣消防產品。通過逐一掃描每類消防產品的二維碼,核查流通途徑,執法人員發現該批產品銷售地址與實際不一致,部分產品還存在空白信息。隨后,消防執法人員根據《消防產品現場檢查判定規則》(XF588-2012)對消防水槍進行跌落試驗,發現部分水槍從2米高度跌落僅一次就出現變形、開裂等問題,與相關產品合格規定明顯不符。此外,通過對手提式滅火器噴管和消防水帶長度進行測量,證實其長度均不符合相關標準。值得一提的是,執法人員還在現場發現了大量二維碼、AB簽、空白“產品合格證”,進一步佐證了該窩點售假的違法真相。
經清點,此次行動當場查扣涉嫌假冒偽劣的消防水帶、手提式滅火器等涉案器材共計2000余件。
“如果涉案產品最終被鑒定為偽劣消防器材,一旦流入市場,將極大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參與現場處置的謝光軍語氣凝重地說,“從暗訪摸底到聯合收網,我們依法迅速行動,就是要堅決遏制假冒消防產品流通。”
三機構專業鑒定:黑心廠家竟用淘汰材料“以假充真”
為確保證據安全、杜絕執法干擾,2023年2月25日,郴州市消防救援支隊對暫扣的消防器材整理分類并拍照封存。27日,支隊協同市監局執法支隊整理案件,調集專用車輛和人員,依法將涉案物品移交至郴州市公安局北湖分局(以下簡稱“北湖分局”)。整個清點、裝載、運輸過程,均邀請地方媒體全程跟蹤報道,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彰顯執法透明與公信力。
郴州市消防救援支隊依法對涉案物品進行移交。通訊員供圖
2月28日,北湖分局正式以涉嫌銷售偽劣產品罪立案偵查,并成立專案組,對該案展開深入細致調查。由于現場判定只能作為參考,司法鑒定結果才能作為定罪依據,北湖分局特提請郴州市消防救援支隊協助,對扣押物資中涉及的手提式滅火器、消防水帶、自救呼吸器等共計15類消防器材進行抽樣送檢。
接到協助請求后,郴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第一時間調配專業技術力量,嚴格按程序抽樣、封裝、送檢,以最快速度將涉案樣品送往權威機構,徹查問題產品。
歷經70天,經由天津、上海消防研究所國家檢測中心及湖南省消防救援總隊職業鑒定中心權威鑒定,送檢產品中有8類被判定為不合格,包括手提式滅火器、推車式干粉滅火器、消防自救呼吸器、濕式報警閥、消防水帶、消防水槍、室內消火栓及水泵接合器,其性能參數均嚴重不符合國家標準,屬于偽劣產品。尤其是涉案消防水帶,其主要制作材料為聚乙烯,質量性能遠低于國標聚氨酯材料,早在2020年1月就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列為淘汰產品。
“以劣質聚乙烯原材料生產的消防水帶,不僅爆破壓力不足,而且易滲漏、附著強度不達標。”上海消防研究所鑒定人員江桐說,在火場救援中,這樣的水帶根本無法承受滅火供水壓力。
“專業的鑒定結論為我們徹查全案、固定證據提供了堅實支撐。”專案組民警楊光表示,“對于制假售假行為,必須一追到底,堅決鏟除整個制假鏈條。”
一追到底,堅決鏟除!這是打擊制假售假的必勝決心,也是此次專案組各成員部門的共同信念!
兩年跨五省偵辦:克服多重阻力終斬斷偽劣“黑鏈”
在消防部門高效出具權威鑒定結論的同時,公安部門迅速組織專力,深入開展偵查取證工作。楊光回憶道:“24日的現場鑒定結論一出,我們就意識到這不是普通的售假案件,其背后必然是一個組織嚴密、分工明確的犯罪網絡。我們必須打掉整個鏈條,絕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環節。”
專案組隨即制定周密偵查方案,圍繞已掌握的物流、資金及人員線索,在郴州、長沙、武漢三地同步開展調查。通過調取大量交易記錄、通訊數據和監控影像,并進行綜合分析研判,這條覆蓋生產、批發、零售全環節的偽劣消防器材黑色鏈條日漸浮出水面。產品源頭直指武漢市兩家關聯企業——雖注冊地不同,實則由同一團隊操控,實際控制人案發后倉皇出逃。
“通過調查梳理,我們發現這條‘黑鏈’的銷售端由長沙、郴州兩地經營者緊密協作。”謝光軍介紹,長沙某消防器材經營部負責人與郴州某商貿經營部從業人員自2021年起達成合作,前者負責資金和供貨,后者開拓郴州市場,雙方按比例分成且均明知產品系“非標”仍大肆銷售。
涉案人員指認現場倉庫。通訊員供圖
“位于武漢的生產廠家,同樣是在知情情況下組織非法生產,性質極其惡劣。”據謝光軍介紹,截至案發,武漢兩家生產企業累計銷售不合格消防水帶金額逾833萬元(含庫存),長沙、郴州銷售端金額超過270萬元(含庫存),全鏈條涉案總額超830萬元。
由于該案涉案產品流向多省且涉案金額巨大,給辦案過程帶來不少挑戰。楊光透露:“主犯在案發前指使員工銷毀了大量證據并統一應對口徑,潛逃境外后仍試圖遙控指揮,相關家屬也存在干擾辦案的行為。”盡管如此,專案組始終堅守“一追到底,堅決鏟除”的信念,跨省追擊、固定證據、瓦解攻守同盟。
最終,專案組根據線索逐層排查,歷時兩年,橫跨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廣東五省搜集證據,形成182本案卷,確認相關涉案人員主觀犯罪事實及涉案金額,累計搗毀生產、銷售窩點4處,抓獲4名核心涉案人員。目前,仍有2人在逃,被列入網上追逃主犯(根據案件性質,本案可以對在案人員審理判決,未到案人員繼續追捕即可)。
依法從嚴判決:最高獲刑15年罰金130萬
2023年6月至9月,警方跨省收網行動全面展開:6月25日,犯罪嫌疑人洪某在郴州被抓獲;6月29日,犯罪嫌疑人陳某在長沙落網;9月5日,犯罪嫌疑人楊某、萬某在武漢被捕。隨著4名核心涉案人員相繼到案,一個跨省生產、批發、銷售假冒偽劣消防產品的犯罪團伙被成功摧毀,等待他們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2025年3月,郴州市北湖區人民法院審理認定,武漢廠家廠長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進行生產,涉案金額高達830余萬元,其行為已構成生產偽劣產品罪;長沙、郴州兩地經營者及廠家銷售人員明知系不合格產品仍進行銷售,均構成銷售偽劣產品罪。
結合各被告人在犯罪中所起作用及情節嚴重程度,法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四十條作出一審判決:長沙經營者系銷售端核心組織者,認定為主犯,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并處罰金一百三十萬元;郴州經營者全面負責本地銷售,系主犯,判處有期徒刑七年三個月,并處罰金三十五萬元;武漢廠家廠長系從犯,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六個月,并處罰金四十萬元;廠家銷售人員自愿認罪認罰,系從犯,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并處罰金十五萬元。一審判決下達后,被告人萬某、陳某、洪某不服判決,提出上訴。
2025年5月,郴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定“原判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定罪準確,量刑適當”,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消防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不容任何打折和僥幸。”該案承辦法官表示,“本案依法頂格量刑,彰顯了司法機關對危害公共安全犯罪零容忍的堅定立場,是對漠視生命逐利行為的嚴厲震懾。”
此次判決,標志著這起跨省產銷偽劣消防器材案的法律程序終告完結。該案在偵辦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線索發現—暗訪核查—全鏈條偵辦—技術支撐—行刑銜接”的辦案模式,其做法與經驗,也為處理同類案件提供了參考。
終審落槌,是對這條制售偽劣消防器材“黑鏈”的斬斷,更是對社會公共安全觀念的一次強力重塑——消防安全不容“注水”,公共安全底線絕不退讓!(文中當事人均為化名)
責編:熊泊宇
一審:熊泊宇
二審:劉雙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