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9月9日訊(通訊員 毛令一 李小艷)近日,道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團隊成功為一名6歲兒童實施無痛腸鏡下結腸息肉切除術,不僅精準消除了患兒體內的兩枚息肉,更標志著道縣在兒童胃腸鏡檢查及治療領域實現“零的突破”,為區域兒童消化道健康守護再添“硬核”技術支撐。
小患者曾小寶(化名)因“排便時發現肛門口有贅生物”來到道縣人民醫院就診,經消化內科醫生細致檢查,初步診斷為“直腸息肉”并收入院。考慮到患兒年僅6歲,身體耐受性較弱,麻醉風險相對較高,醫院消化內科團隊高度重視,第一時間聯合麻醉科對其病情展開全面評估與深入討論,在與家屬充分溝通后,決定采用無痛胃腸鏡檢查方案。
檢查當日,在完善的麻醉保障下,消化內科團隊憑借嫻熟的內鏡操作技術開始檢查。鏡下發現,曾小寶腸道內并非單一息肉:回盲部存在一枚約1.5cm×1.8cm的帶蒂息肉,直腸處另有一枚0.8cm的亞蒂息肉。團隊立即與家長詳細溝通手術方案及潛在風險,在取得同意后,順利完成腸鏡下息肉切除。整個過程平穩有序,息肉被完整摘除,術后在醫護人員的嚴密觀察與暖心護理下,曾小寶恢復良好,未出現出血、穿孔等并發癥,目前已順利康復。
“腸息肉是小兒常見疾病,好發于直腸、結腸,全麻下通過電子結腸鏡微創切除,具有損傷小、痛苦少的優勢,適用于大多數結腸息肉。”消化內科主任劉澤軒介紹,胃腸道息肉早期往往“悄無聲息”,缺乏典型不適癥狀,卻潛藏著不容忽視的風險——長期高脂肪高糖飲食、熬夜久坐等不良習慣以及家族遺傳因素,都可能加速息肉生長甚至突變,部分息肉若不及時干預,可能發展為癌癥。
此次兒童腸鏡微創治療技術的成功開展,不僅展現了道縣人民醫院在兒童消化道疾病診療上的技術實力,更凸顯了多學科協作的優勢。近年來,該院消化內科大力推行胃腸道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理念,通過加強學科建設、深化多學科協作,持續提升內鏡診療技術與圍術期管理水平,在消化道出血等危重疾病搶救中屢創佳績。醫院主要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以技術創新為驅動,為周邊地區兒童及成人患者提供更優質、精準、安全的醫療服務,守護一方百姓消化道健康。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