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斜井開挖鉆護一體化裝備突破斜井隧道施工長期存在的技術瓶頸。長沙晚報通訊員 梁超 景煜焜 供圖
長沙晚報9月8日訊(全媒體記者 匡小娟)8日,記者從山河智能獲悉,其旗下公司與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綠色智能建造研究院聯合研制的國內首臺套斜井開挖鉆護一體化裝備在長沙正式下線。該裝備突破了斜井隧道施工長期存在的技術瓶頸,標志著我國在斜井隧道機械化、智能化施工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將為地下工程施工方式帶來革命性變革。
葛洲壩集團作為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國家隊”,技術實力雄厚,施工經驗豐富,在南水北調等國家級項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山河智能作為裝備制造頭部企業,技術積淀深厚,創新動力強勁,自主研制400多款高端裝備產品,其旗下廣州山河智能機器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廣州山河”)深耕地下空間裝備領域,研發實力雄厚,產品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貢獻力量。此次聯合研制,正是雙方合作走深走實的體現。
為解決斜井施工因作業面傾斜、地質條件復雜,長期以來面臨的施工難度大、效率低、安全風險高等突出難題,葛洲壩集團綠色智能建造研究院與廣州山河發揮各自優勢,實現了“施工應用+裝備研發”的深度融合,成功研制出行業領先的鉆護一體化成套裝備。
下線儀式現場,斜井開挖鉆護一體化裝備高高矗立,吸引了眾人目光。該裝備以“一體化集成、智能控制、高可靠性”為設計理念,實現了三大核心突破。
斜井開挖鉆護一體化裝備集成了鑿巖臂、扒渣臂、噴漿機械手及高空作業平臺,實現了全斷面機械臂打孔、出渣、支護及高空作業連續施工,提高了工序銜接效率和整體施工速度;同時,搭載基于全域設備協同與多源異構數據融合的智能控制系統,可實現對多設備運行的統一調度與精準控制,推動斜井施工由傳統人工作業向“智能化、無人化”轉型;采用撐靴系統確保在斜井巖壁上牢固支撐,保障各臂架動作時整機穩定性,同時配備多重安全監控與防護系統,大幅降低施工安全風險,特別適用于復雜地質條件下的斜井作業。
“該裝備不僅適用于水利水電、抽水蓄能電站建設,還可擴展至礦山隧洞、交通隧道等工程領域,滿足我國能源、資源與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大需求。”山河智能相關負責人表示,它的成功研制不僅解決了具體施工難題,還推動了施工模式的革新,實現了“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為我國抽水蓄能電站等大型工程項目提供關鍵技術裝備,帶動工程機械產業鏈升級,引領行業技術發展。
下線儀式期間,山河智能還集中展示了超深振沖鉆機、雙輪銑槽機、液壓抓斗、電動挖掘機、大型挖掘機、潛孔鉆機、移動破碎篩分設備、頂錘鉆機等可應用于水利水電施工的硬核裝備,部分產品已在水電工程等重大項目中得到應用。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