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濤 萬麗君
湖南省委明確提出,長沙要勇當改革開放的領頭雁,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好發揮挑大梁作用。
挑大梁,發展是硬道理,項目是硬支撐。
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吳桂英指出,項目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強引擎”。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堅定不移抓好項目建設這個重中之重,把“挑大梁”的政治責任和省會擔當牢牢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服務保障項目建設提速增效,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硬支撐。
山水洲城美如畫。
今年以來,長沙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緊緊抓住項目建設“牛鼻子”,以重點項目求突破、謀升級、促民生。一個個投資體量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重大項目,正成為長沙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
1至8月,長沙659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741.82億元,占年度計劃的70.38%。市級重點項目中共有194個新建項目實現開工,其中41個項目提前開工。
精準落子 向“新”求“質”
不斷提升產業競爭實力和韌性水平
金秋時節,建設正酣。湘江之濱、岳麓山下,一座座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一條條生產線建成投用,一幅幅抓項目建設的場景火熱呈現,奏響發展的激昂交響曲。
雨花經開區。雨花區發改局提供
走進位于世界計算?長沙智谷項目現場,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幅“滿弦開弓”的景象:高空之中,工人們與吊裝機器默契配合,將一塊塊玻璃幕墻精準地嵌入大廈的“鋼鐵骨架”。截至目前,項目第三區主體結構已全部完成,正在加緊進行幕墻安裝工程及室外裝飾裝修,預計到年底該區域將完成建設。
世界計算?長沙智谷作為長沙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首開區,將集聚北大長沙研究院、創新示范區成果展、湖南省商用密碼產業示范基地等八大創新平臺,在湘江新區核心區域形成8.6平方公里的數字經濟集聚區。待項目全面竣工后,計劃引入20家龍頭企業、50家總部企業、1500家中小企業,產業從業人員達8萬人。預計將實現千億營收規模、帶動萬億產業生態,打造成為“世界計算的中國名片”。
明天的發展格局,來自今天的項目布局。
根據《長沙市2025年重點建設項目清單》,368個產業發展類項目,均圍繞17條重點產業鏈、“4+4+3+3”現代化產業體系精準落子,推動產業聚鏈成群,不斷提升產業競爭實力和韌性水平。
一批產業項目快建設、早投產,正成為長沙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堅實支撐——
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即將建成的玉湖冷鏈(長沙)交易中心,將賦能長沙成為中南地區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冷鏈食品供應鏈樞紐。該項目建成后可發揮國際凍品交易中心功能,打造“買全球賣湖南、買湖南賣全球”的國際食材交易服務平臺,并設有電商直播、拍賣等業態,增強湖南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影響力。
助力優勢產業延鏈補鏈,先進制造業正通過重點項目建設向“智”求質。將于年底投產的海信長沙綜合生產基地,計劃打造全球家電行業智能制造標桿工廠;總投資60億元的星邦智能國際智造城,將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種類最齊全、生產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最高的高空作業平臺生產基地。這些項目投產后,不僅能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更將為長沙制造業提質升級注入強勁動能。
楚天科技生物醫藥和生命科學產業基地。寧鄉經開區供圖
布局新興產業前沿,總投資達90億元的惠科Mini-LED背光/直顯模組及整機項目計劃建設Mini-LED背光/直顯模組及整機生產線,創新采用COB工藝提升集成度和散熱效果,并與此前建成的8.6代TFT-LCD面板生產線形成“雙輪驅動”,進一步完善并增強湖南新型顯示產業鏈的韌性,填補湖南在高端顯示領域的產業鏈空白,助力長沙成為全球領先的超高清顯示器件制造基地。
競逐未來產業賽道,楚天科技生物醫藥和生命科學產業基地項目投資完成率已超過70%,項目建成后將圍繞生物醫藥耗材、CDMO平臺、抗體、mRNA疫苗等生命科學領域“建鏈、延鏈”,預計可實現年產值500億元以上、年稅收10億元以上,提供就業崗位5000個以上。
長沙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彭華松表示,項目建設是穩增長的當務之急,也是增后勁的長遠之策。長沙精心謀劃的重大項目,以“產業提質、動能提升”為目標,迸發出向“新”求“質”的澎湃動力。
真抓實干 提速快跑
大力構建產業生態“強磁場”
一個個重大項目提速快跑、拔節生長的背后,凝聚著長沙市上下真抓實干、傾情服務的汗水和心血。
審批快不快,流程長不長,直接影響著市場主體活力。9月7日,在以“共筑營商新高地共謀發展新篇章”為主題的2025中國開發區營商環境建設大會上,瀏陽經開區創新實施的“‘模擬審批’超前辦、項目拿地即開工”服務模式入選,獲評項目審批服務領域先進典型。
今年初,針對產業項目從簽約到開工之間存在審批“空窗期”、企業“等地期”較長等痛點,瀏陽經開區創新推出“模擬審批”機制,通過提前輔導、材料預審、并聯審查等方式,將審批環節前置至企業拿地之前。待企業取得土地使用權后,預審材料可快速轉化為正式審批文件,實現“拿地即開工”,大幅提升了項目落地效率。
自“模擬審批”實施以來,瀏陽經開區已為金陽產業工人俱樂部、南園污水處理廠濕地公園、藍郡公租房三期、玉成路等多個園區重點基礎設施和配套項目核發相關證件,有效推動了重大產業項目的建設。
項目建設的現場,就是實干比拼的考場。千方百計給項目建設無憂無擾、踏實干事的氛圍,長沙各縣(市、區)、產業園區因時更新、持續增效,紛紛亮出實招、新招——
在長沙縣,“一張表單申請、一個窗口受理、一個系統辦理”的審批新模式,將住建部門分散受理的建筑工程施工許可、城鎮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以及城管部門負責的城市建筑垃圾核準等審批事項,深度整合為“一件事”辦理。通過精簡整合申請表單,剔除重復材料,企業無需再重復提交營業執照、項目立項文件等共性材料,審批時限大幅壓縮。
雨花經開區構建“1+N”政策體系,覆蓋金融、人才、研發、轉化等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鴻鵬航空從簽約到全球MRO中心揭牌僅用51天,企業負責人稱贊:“園區不僅精準對接,更快速解題,讓我們真切感受到‘雨花速度’。”目前,該區正著力打造“基金叢林”,通過母基金、科創基金、低空經濟基金等多元渠道為企業注入金融活水。
望城經開區持續擦亮“極省營商”品牌,建立企業需求快速響應和項目全程護航機制。“隱形冠軍”企業湖南恩智測控技術有限公司在籌建中面臨融資難題,園區迅速協調金融機構,依托知識產權質押政策,幫助企業獲得1億元授信,推動總投資2億元的生產基地順利建設,全部達產后預計年產值20億元。
世界計算?長沙智谷。湘江新區經發局供圖
今年以來,長沙按照“分級調度、分類管理、精準協調、高效推進”原則,建立全市重點項目三級調度管理機制,實施“紅黃綠”三色預警管理。同時,為全方位服務跟進重點項目,長沙市重點建設項目事務中心建立要素保障交底機制,持續深化“兩聯兩促”對口服務,實行黨員干部區縣包干責任制,今年來協調推進項目重難點困難問題百余項。
長沙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喻志軍介紹,長沙通過加強常態化調度、專班化服務,“一項一策”跟蹤解決問題,推進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達效,力促投資量、工作量、實物量“三量齊升”。
投資于民 服務于民
“項目清單”轉化為“幸福賬單”
改革愈是深化,愈要重視增進人民福祉;發展愈是向前,愈要體現到民生改善上。
在大澤湖近自然濕地公園,荷葉鋪展、水鳥翩躚,孩子們奔跑嬉戲,歡笑聲與自然風聲交織成趣。這座總面積2841畝的生態公園,一期于2025年5月30日正式開園,是長沙深化城鄉環境整治打造的高品質生態空間,如今已成為市民森林康養、河堤漫步、休閑運動的理想場所。
民之所盼,行之所向。長沙用“真金白銀”投資于民,將項目建設與民生改善緊密相連。
教育資源持續擴容升級。湘江科學城配套中學、雅禮中學東校區、湖南師范大學附中北校區、長沙市一中大澤湖學校(雅湖學校)等教育項目9月份開學,長沙市一中湘江校區采用“初高中分址、課程貫通”的新機制,4200個學位大幅緩解梅溪湖片區學位緊張。
大澤湖近自然濕地公園。望城區發改局提供
全齡友好更加可感可及。目前,長沙已建成城鄉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站1509家,全市備案養老機構201家,養老機構床位3.15萬張,全市“市縣鄉村”四級養老服務網絡基本建成,區縣(市)社會福利中心和街道(鄉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長沙縣托育綜合服務中心等項目相繼竣工,更多嬰幼兒家庭將享受到“放心、安心、貼心”的托育服務。
公共服務更有品質。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岳麓院區(一期)項目核心建筑門急診樓和住院樓將于今年12月30日前完成主體結構封頂,屆時將填補含浦周邊大型三級甲等中醫醫療機構的空白,大幅提升區域優質中醫藥醫療服務供給能力。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原址改擴建項目、長沙市口腔醫院(河西分院)、農安房及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項目正緊鑼密鼓推進,為市民帶來更便捷的醫療服務與更健全的住房保障。
全面小康社會建成之后,人民對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民生項目不僅要解決“有沒有”的基礎性問題,更要全力追求“好不好”的更高標準。
以長沙奧體中心為例,作為驅動長株潭一體化建設的重大牽引性產業項目,中心建成后不但將配合省美術館、省圖書館及45片室外運動場地,打造“體育+文化+商業”24小時活力空間,更將填補湖南缺乏6萬座以上大型體育場館的空白,為湖南承辦2029年全運會等國內外體育賽事打下堅實基礎,讓市民們能享受頂級賽事的激情與精彩。
從聚焦“全面覆蓋”到更注重“優化供給”, 從“補齊短板”到更注重“便利可及”,每一個民生項目,都對應著百姓家門口養老的便利、求醫路程的縮短、雨季出行的從容,匯聚成群眾不斷增強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長沙市重點建設項目事務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25長沙十大重點民生實事項目中14個指標任務,截至8月綜合完成率已達到83.63%。
品金秋之碩果,盼來年之豐收。隨著一項項惠民舉措落地、一件件民生實事辦成,長沙的“項目清單”正加速轉化為百姓的“幸福賬單”,書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溫暖答卷!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