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多部門聯合整治房地產亂象,全面規范經紀服務行為。圖為工作人員在房產經紀門店進行檢查。受訪方供圖
長沙晚報9月10日訊(全媒體記者 劉嘉)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辨別房產交易中的真假信息?在動輒百萬元的房屋交易中,又該如何保障資金安全與自身權益?今年以來,長沙市住建局聯合市委網信辦、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精準施策、重拳出擊,集中整治房地產領域自媒體違規發布、經紀機構不規范經營等亂象,全面規范經紀服務行為,切實維護交易雙方合法權益,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筑牢安全防線,讓房產交易更透明
“走進長沙任何一家正規房產經紀門店,消費者首先看到的應該是懸掛在醒目位置的營業執照、備案證明和服務收費標準。”長沙市房屋交易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每位經紀人都應該佩戴由長沙市住建局監制的“房地產經紀從業人員信息卡”。這張印有二維碼的信息卡,是經紀人的“執業身份證”,市民只需手機一掃,就能立即查驗經紀人的真實身份和信用等級。
目前,長沙已備案房地產經紀機構達2105家,完成實名登記的從業人員達22255名。這套完善的實名登記管理系統,就像為房產經紀行業安裝了一道“安全門”,將不合規的“黑中介”拒之門外。
與此同時,長沙建立的存量房交易資金監管制度,為房屋交易資金上了一把“安全鎖”。買賣雙方的交易資金不再直接交給經紀機構,而是存入專門的監測賬戶,按協議約定由系統自動撥付,直至房屋完全交付。“這樣有效防范了資金被挪用的風險,保障了交易安全。”消費者陳女士表示。
精準打擊亂象,讓市場環境更清朗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房產交易信息發布渠道日益多元化,但也帶來了新問題。
一些自媒體賬號憑借粉絲量大量發布未經核實的房源信息,甚至開展帶看、議價等核心中介服務,卻不具備相應的經紀資質。有個別經紀機構在短視頻平臺通過惡意營銷、造謠詆毀等手法破壞市場環境,甚至有的機構通過“高評高貸”“籃子房”“串串房”等違規操作賺取差價。
面對這些新型市場亂象,長沙市住建局主動出擊,聯合市委網信辦等部門,將監管范圍從線下實體門店擴展到線上自媒體平臺。
“清朗·2025年整治‘自媒體’發布不實信息”專項行動部署以來,全市已分三批次集中約談30余家房地產類違規自媒體賬號負責人,嚴厲打擊樓市“黑嘴”,凈化市場環境。這些賬號為博取流量,頻繁使用夸張、獵奇標題,違規發布不實信息,嚴重誤導公眾,擾亂市場正常秩序。
今年5月初至8月,長沙開展規范房地產經紀行為專項檢查,檢查覆蓋湘江新區及市內五區。檢查發現,部分物業公司未經備案就開展經紀業務,一些新型經紀門店隱藏在寫字樓、公寓樓內逃避監管,包銷公司游走在“代理銷售”和“二手房買賣”的中間地帶。
共建共治共享,讓行業未來更健康
規范房地產經紀行為,不僅需要政府部門的嚴格監管,也需行業自律和消費者共同參與。
專項檢查前,全市各房地產經紀機構、網絡信息發布機構開展了全面自查自糾,并對發現的問題進行了限期整改。
此次專項檢查共出動檢查人員330人次,嚴格按照涉企行政檢查的標準、程序推行“掃碼入企”,實時上傳行政檢查數據,累計檢查及復查中介機構55家,開具責令改正通知書4份。
市住建局正加快修訂《長沙市房地產經紀行業信用信息管理辦法》,推行房產經紀資格證+服務認證的“雙證合一”制度,引導消費者對從業人員服務質量進行評價。
“長沙還將建立差別化管理模式,對存在發布虛假房源、違規操作網簽備案、逃避資金監管、隱瞞房屋重要信息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經紀機構、從業人員、經紀品牌采取針對性監管措施,包括暫停門店網簽權限、推遲傭金結算節點等。”長沙市房屋交易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定期評選一批優秀機構及人員,樹立行業標桿。
守護市民權益,長沙一直在行動
為進一步方便市民房屋交易,長沙正搭建集房源發布、線上找房、資金流向、政策法規查詢、金融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平臺,開放接口供合規機構接入,實現交易全程可視化,打破信息壟斷,降低流通成本,為交易雙方提供多元化的交易渠道。
房地產市場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規范房地產經紀行為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市住建局通過這次專項檢查行動,向市場發出了明確信號:長沙絕不容忍任何損害市民權益、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
“我們將繼續保持監管高壓態勢,將房地產經紀行為整治常態化納入涉企行政檢查計劃,建立專項與日常抽查相結合的動態監管模式。”市房屋交易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階段將加強政策宣傳,提高市民風險防范意識,呼吁買賣雙方通過正規途徑交易,共同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
安居樂業是每個人最樸素的愿望,而一個規范、透明、健康的房地產市場,是實現這一愿望的重要保障。長沙通過一系列扎實有效的監管措施,正在為市民筑起一道堅實的“安居屏障”,讓更多人安心、放心地實現“安居夢”。
責編:周培
一審:周培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長沙晚報